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行业 >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 2023-06-27 16:08:21 来源:文秘帮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儿童声乐;教学;应用


【资料图】

1赏识教育概述

一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对自己女儿进行教育过程中发现了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赏识教育最初是以一种家庭教育形态出现的,进而在学校中进行推广并应用的。但是在教育领域,赏识教育的界定比较模糊,而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学者认为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陪伴,是一种只求付出而不求回报爱的教育,它的运用过程中,教育者本身就应当一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第二,有些学者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语言和行动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进而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同时这些肯定也将会是学生今后学的动力,这也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学者认为赏识教育不等同于完全顺从学生,它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度”,也就是对学生表现等进行赞赏和肯定的过程中应当恰好,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我。

2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运用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学习呈现一种火热的状态,学习的地点也多种多样,,如少年宫、琴行、声乐教师工作室等等,同时学习的形式也是各有千秋,如单对单、小组课等,但是在儿童声乐教育火热朝天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在教学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习者是儿童这一点,其总是将成人教学模式强行应用在孩子的身上,虽说两者的理论教学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这种情况下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分析,学习声乐学生一般是4-12岁,而这一阶段正是儿童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尤其是学生节奏感和美感的发展都在这一阶段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样在这一阶段进行素质教育开发,其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属于一种好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综合,而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儿童自身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和价值感,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潜力。而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一定潜力的,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对儿童的优点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对孩子良好表现给予高度的可行和鼓励,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以“我能行”的良好心态融入到声乐学习中去。

3运用赏识教育,挖掘儿童学习声乐艺术潜力

运用赏识教育,让儿童在关注中快乐学习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运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儿童进行关注教育。由儿童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其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获得他人的注意和认可,特别是与之亲近的父母、教师等。而声乐艺术的教学与普通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儿童声乐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在青少年宫进行声乐学习的认同,其声乐基础不同,个体差异表现的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每一个儿童给予一定的关注,对每一个儿童的水平给予肯定,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对儿童的关注和赏识并不仅仅局限在语言表达方面。当儿童依照老师要求完成练声、歌唱作业之后,或者是较之前有一定进步时,教师都应当及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种鼓励可以是直接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课堂中点名或者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直接叫孩子的小名,或者是以眼神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肯定等,教师这些微小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了,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等。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关注”的过程中除了语言,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是表情等来对儿童表现进行认同和鼓励,例如当儿童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同时也可以轻轻摸一下学生的头来表达鼓励,也可以通过一个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等来表达对学生的注意。通过这些都可以让儿童内心获得一种满足感,无论是对今后声乐艺术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今后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在赏识教育中应当做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肯定者,但是过程中也应当运用一定的方式指出学生其中的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璇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少年宫

参考文献

[1]魏慧莉.参与式教学在儿童声乐训练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5(09)

[2]陈丽清.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研究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6(18)

[3]张志剑.“游学乐”教学模式在儿童唱歌教学中的应用[J].品牌,2014(11)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辅导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5]蒋青,丁颢.论声乐教育的初始年龄[J].红河学院学报,2008,(03).

[6]孟凡星.浅谈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训练及其嗓音保护[J].北方音乐,2013,(10).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心理;实践

一、 儿童声乐心理

(一)儿童声乐

儿童声乐简称童声,是指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在3到12岁左右且未变声的儿童的一种演唱形式。声乐是一种人声演唱艺术,通常分为原声态、民族、美声、流行四种唱法。笔者认为童声也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音乐、美术、体育在小学生培养方案中占重要的地位。学校、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儿童声乐心理

儿童声乐心理是指儿童在声乐演中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根据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心理特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保障。不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惫;认知能力低,不易觉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情绪起伏大等诸多心理特征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声乐演唱的质量。笔者把声乐演唱中的儿童心理特征称为儿童声乐心理。

二、 常见的儿童声乐心理阶段

笔者根据自身的声乐教学经验,把儿童声乐心理分为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四个心理阶段。

(一)未接触声乐前的心理

未接触过声乐的儿童对“声乐”概念是陌生的,对音准、节奏等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诸多家长以及孩子认为声乐就是卡拉OK式的演唱,以开心为主,形式比较随心所欲。一旦专业的学习声乐,就失去自我表现的欲望,主要体现在害羞、不自信等一些列的心理,然而很期待得到专业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二)声乐课堂中的心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途径。课堂形式可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教学;还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教学。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声乐课堂的学习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表现得自然、轻松、愉快,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就高;相反,表现得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偏低。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儿童缺乏耐力,不易于长时间专注某件事;情绪变化快,主见性极弱;想法奇异,好动好说;喜欢玩游戏规则,好胜心特强等诸多的心理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枯燥、效率低,不利于教师的授道传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贮存,甚至会引起学生厌学、旷课等诸多情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相对活跃、收缩弹性好、效率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计划,学生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三)声乐实践表演中的心理

声乐实践与声乐课堂是紧密联系的。声乐课堂是声乐实践的基础,声乐实践是声乐课堂的第一次飞跃。爱表现是儿童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声乐课堂上,建立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是树立儿童自信歌唱的重要前提;积累并能唱好声乐作品是儿童敢于表现的有力支撑;父母、同学等亲朋好友成为自己的观众,是儿童爱表现的原因之一。声乐实践表演中,儿童表现出开心、忘我的形象,但是,表演前的紧张是少不了,这种紧张主要表现在肢体语言以及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台下的观众多不多?什么时候到我表演?我化的妆好不好看?我忘词了怎么办等等,这充分折射出学生在自我注意力转移。真正上台表演时,这种释压的过程没那么紧张,反而表演出色。这里不排除部分性格内向的儿童在众多人面前不敢表演,十分怯场。

(四)声乐实践后的心理

声乐实践后与声乐表演时的心理活动差异很大。声乐表演时的心情是紧张与期待共存。声乐实践后的心情很轻松,神态、动作等都随着心理的释压而变的自然。声乐实践后的心理分有两种:第一,表演成功者心情愉悦,内心放松,期待得到肯定与赞杨。第二,表演失败者心情槽糕,内心难过,害怕周边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往往后者的失败会给其带来自卑感,这种心理变化需要时间来治疗,主要自我调节为主,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的协助。不管是表演成功还是失败,这是儿童学习声乐的必经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的引导自己在学习声乐道路上不断地前进。只有从学习到实践,失败到成功再实践中得到自我的升华。这样童声学习阶段就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如何将儿童声乐实现课堂与实践的相结合

儿童声乐是一门需要众多声乐教育者去探讨的艺术。儿童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理解能力弱是儿童学习声乐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儿童自身要加强学习,由于正处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阶段,知识贮备量不大,人生阅历不多等都限制了其在声乐课堂上的领悟能力,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基础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会提高他们在声乐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第二,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在课堂上教三分理论知识,还得靠自己七分的努力。结合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丢掉满堂灌,学会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身为教育者,必须多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还不能真正的理解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单纯是他们的共性,为了避免伤害到他们的心理发育,笔者建议多以鼓励教学为主。课堂上的学习是理论知识与技巧的磨合,声乐课堂与实践表演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从实践中检验课堂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理论与实践不断的结合,总结正确的儿童声乐教学方法。声乐实践可以反作用声乐课堂,任何真理都是从实践中检验出来的,总结好经验再运用到教学,儿童声乐就会得到第二次质的飞跃。

四、 小结

儿童声乐心理是一门声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在儿童声乐教育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好儿童声乐心理学对于儿童声乐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不管是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还是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儿童的心理变化将是声乐教育者的一个教育难题,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声乐教育才会踏上新的台阶。祖国未来的声乐道路才会有更优秀的接班人。因此,作好充足的声乐心理学知识贮备,是一位儿童声乐教育者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银民音乐出版社.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就发声器官而言,儿童声带短而薄,音色明亮、悦耳、 稚嫩,共鸣腔体较小。这就要求在童声训练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处于童声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训练方法。不过,就目前笔者掌握的童声教学的资料来看,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很少一部分专业院校能够严格按照童声训练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儿童发声的天赋的同时,避免竭泽而渔的教学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孩子的音乐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相反,大多数在普通中小学接受童声训练的学生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歌唱教学大纲中,还没有专门设置与歌唱训练有关的发声生理课程,甚至很大一部分声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系统培训,学生们只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来习得音乐,靠嘹亮来评价歌唱水平的认识误区使很多的学生在欢唱童年的同时也丧失了良好的声音条件。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岂不是现代教育所缔造的“伤仲永”悲剧?就目前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研发一套科学的、可推广的童声期声乐教学法,逐步健全童声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研究成果略显不足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专业的音乐教育者认识到了童声期的重要性,并加入到童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黄亚萍的《素质教育下幼儿声乐教育的几点思考》就根据素质教育对声乐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幼儿声乐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兴趣。论文以素质教育的标准入手,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良好的声乐素养,与相关论文相比不乏新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王枚的《浅谈童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在强调学生在儿童期发声特点的前提下,从童声训练的基本姿势、呼吸的训练、母音的训练区域的练习、声音的训练、咬字的训练、变声期的训练等七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童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对童声训练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童声期声乐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等简单教学观念上,对于童声期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区分,特别是童声期声乐教学的具体实施研究甚少。正如许多音乐教育者已经注意到的,童声期音乐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特别是注意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那么,音乐技能的培养应该摆在怎样的位置上?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上应该如何有效结合?这样的思考,比起只是简单地谈论童声期声乐训练的观念,或许更具现实意义。

二、童声期声乐教学的训练法则

与成人声乐教学应该做到面面俱到不同,童声期的声乐教学切不可贪多、贪大、揠苗助长。根据笔者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童声期声乐教学在遵循“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观念之外,给学生传授必要的演唱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会学生科学的呼吸法、如何寻找声音的位置和共鸣腔等等在成人声乐教学中微不足道的教学过程,却是在童声期不可忽视的教学法则。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呼吸训练法

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任何优美的歌声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未经专业训练的儿童虽然凭借处于童声期的优势也能唱出嘹亮的歌声,但是随着童声的失去,气息使用不当的弊端就会慢慢显现。因此,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童声期学生的呼吸训练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通过形象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

1.小狗喘气的呼吸法。

小狗喘气的呼吸训练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模仿小狗喘气的呼吸方法,训练学生呼吸的速度以及呼吸活动的柔韧性,让学生在这种速度快、容量大、弹性强的深呼吸状态与感觉中去体验唱歌时的深呼吸。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观察小狗喘气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出简单的模仿。简单的模仿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模仿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示范——张大嘴巴,打开喉咙,急速地喘气,使各呼吸器官都积极参与到呼吸中来。在反复的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的练习,掌握小狗喘气的呼吸法,体验到唱歌时深呼吸的状态。

2.闻花香式的呼吸法。

闻花香式的呼吸法,主要是通过平静、柔和的吸气状态与感觉,来体验唱歌时气息的流动。闻花香式的呼吸法,是一种简单、好掌握的呼吸训练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采用具体生动的实验法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给每一个学生一朵花,让他“闻花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气息的使用未必到位。教师可做示范,慢动作示范此呼吸法——让气息直入小胸与腹部,横隔膜收缩下沉,腰围也向四周张开吸气,形成一个救生圈似的气带。在现场示范不能充分展示这种呼吸方法的时候,还可以选取相关的视频来展现“闻花香式呼吸”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变化与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调节气息所带来的特点。在示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理解并掌握气息的使用。

(二)教会学生寻找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重要性,对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童声期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懂得利用学生童声的优势,也要教会学生寻找声音的位置,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控制声音。在歌唱的过程中,起音是非常重要的,声音的高位置是唱好歌曲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如果声音从头腔发出,位置就高,这样发出的声音不仅会铿锵有力,对保护嗓子也很有益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一一指导学生念一句、唱一句,通过高位置的示范去体会正确的喉头状态和正确的共鸣位置,帮助他们学会用高位置来演唱。

(三)教会学生如何打开喉咙

好声音不仅仅来自于天赋,技巧的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打开喉咙也是锻造好声音的重要一环。这是因为,打开喉咙可以使喉结保持在深呼吸的位置上,通过稳定的合声带充分振动的自由空间可获得良好的起音。通常,教师用“打哈欠”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把口盖打开,让口腔内的共鸣腔体增大、增长。把软腭抬起,保持“打哈欠”的状态,把喉咙打开。同时也可以用把笑肌抬起,上下牙分开,把鼻、咽腔打开,用上牙尽量地往上抬的微笑状态打开喉咙。

(四)共鸣的技巧训练

共鸣技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专业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在童声期声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共鸣技巧。共鸣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结合童声期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共鸣技巧训练:

1.寻找头腔共鸣点。

美国著名研究儿童歌唱的权威专家哈蒂,在其著作中说:“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结合笔者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来看,头声是头腔共鸣,唱高音必须要有良好的头腔共鸣,否则学生就无法获得美妙清脆的高音。儿童要获得好的头声,必须从弱声的哼唱训练开始,因为哼唱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寻找共鸣点,以便发现声音缺点,从而进行纠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哼唱“eng”引起软腭后面垂直部分震动,并导致鼻咽腔通道的打开,同时放松了下颚,在呼吸的配合下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头声。

2.寻找胸腔共鸣点。

胸腔共鸣常在中低声部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喉部肌肉适当放松,喉头下降,即让学生想象“口含一口水,想说话”的感觉,学生会好奇地试一试、想一想,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如此方法,能增大咽喉共鸣腔体空间,使之与胸腔共鸣器紧密连接,同时要注意声音的位置。

3.寻找口腔的共鸣技巧。

口腔共鸣需要儿童打开口盖,让发生器官变长变大。可以让学生用“吞汤圆”的方法先打开喉与口腔的空间,再找共鸣。口腔的共鸣要做到“一松一提”,即“放松大舌头,提起小舌头”。放松的舌根有许多方法,例如让学生把舌头伸出来,左右摇头使舌晃动,可以体会到舌头的紧张度,而小舌头的提起是要注意用面部的表情来帮助提起的。解决了舌和小舌头的问题,口腔共鸣的技巧就能轻松掌握了。

三、走出误区:区分儿童声乐教学与成人训练的差异

目前,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除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教学专业度不充分之外,将成人声乐训练与儿童声乐教学混为一谈,以及为追求短期效果,在童声期声乐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揠苗助长的现象也是当前童声教学最大的误区。专业的音乐教育者在强调儿童声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绝不能走入这样的误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童声期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并结合童声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训练计划。为此,应切记以下原则:

第一,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不应过分强调儿童的共鸣腔体。不能一味追求高音而让学生演唱其不能达到的音域,否则,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嗓子。同时,还应该让儿童生动、简单、自然鲜明的音域特色加以保留,懂得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护嗓”远比“练嗓”更为重要。

第二,尽量不要演唱过于复杂的声乐作品。由于儿童的认知有限,尚无法很好地理解复杂音乐作品的内涵,而且大多儿童由于声乐技巧的能力有限,也无法驾驭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因此,教学作品的选择,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来选择。

第三,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品来演唱或教学,切不可将一些成人世界庸俗的音乐作品当作时尚来教授学生。一流的音乐绝不仅仅是高超音乐技能的展现,它更是文化内涵的展现。从学生音乐道路的起点开始,教师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贯彻,音乐修养的高低对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音乐教育的魅力则在于让美好的旋律启迪每一颗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快乐的歌唱者,让最动听的歌声去感染每一个受伤的心灵,这是一个童声教育者最美的愿望!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天赋和潜力,而又能避免竭泽而渔的教学误区,这也是每一个童声教育者最深的思考。最好的童声教育,在追求“人尽其能”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良好的音乐修养的缔造。只有高超技巧与良好素养的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音乐家。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儿童 问题 对策

声乐教学的特点是经验性和师承性,几乎对所有人而言,声音训练的原则都是相同的。但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因素和生理条件,差异都很大,而且儿童的声音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照搬成年人的训练方法。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儿童的歌唱能力,解决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谈了下自己的看法。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没有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

教师为了能尽快的将儿童引入到学习声乐的轨道中来,在这个阶段,往往灌输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如共鸣、打开、气息、位置等,儿童会感到不知所措、非常的茫然,这种没有针对儿童自身特点的教学,是应该摒弃的。

(二)对儿童声乐训练要求标准过高

声乐演唱有很多基础性的要求,一些教师认为教会儿童越多的知识,才能促进儿童的进步,但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一会要求情感和共鸣,一会又要求吐字和呼吸,这样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儿童常常是顾此失彼,结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对气息过早的强调

歌唱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气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会反复强调气息的重要性。但如果对气息过早的要求,就会过多的集中儿童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就呼和吸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形成了负担,这样反而对演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儿童声乐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熟悉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

儿童通过获得技能,学会发声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大脑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和身体的生长。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对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对儿童形成个性和发育智力,意义都非常重大。儿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不管是神经系统,还是感知觉系统以及身体,都尚未定型,还处于发展时期,而随着儿童逐渐成熟的心理因素和身体发育,可循序渐进的培养其技能及各个方面的知识。

在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在增长,而到了成年,会逐渐的降低这种听觉能力,主要是丧失了高频部分的听力。通过相关测试证实,在婴幼儿阶段,人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并不比成人差,甚至还能向低频范围的敏锐度发展。由此可见,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听觉艺术方面,应比成人优越,而这一点,也被音乐实践教学所证实。

(二)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

一般来讲,从婴儿、幼儿到少儿阶段,儿童的发生器官都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其特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对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充分的考虑,要合理灵活并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依照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

1.引导儿童歌唱的兴趣

喜欢歌唱,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而兴趣又是最好老师,但当儿童真正开始学习声乐歌唱时,效果会和期望值大相径庭,这就需要儿童能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一个优秀的歌唱人才,往往必须具备多个方面的因素。仅仅是坚持唱歌练习,离成功还相差甚远,如果按照既有的教学模式,儿童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是有数的,所以针对儿童的训练,家长应和教师做好沟通,教师应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儿童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那些业余学习唱歌的儿童,其训练方式,不应采用音乐学院的正规的模式。抽象的声音位置概念和枯燥的发生练习,都会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兴趣荡然无存,所以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兴趣 是每一个声乐教师应尽的责任。

2.培养儿童正确歌唱的习惯

儿童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反复的强化和严格的训练。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经历一个关键性的时期,而这个阶段,就是幼儿和小学阶段。而中学阶段,则是改造习惯的时期。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声乐教学,就是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

3.训练儿童声乐的美感

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及训练声音的美感,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就是美感。美感紧密联系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直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从自己所从事的朗诵、舞蹈、美术及歌唱等艺术表演中,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作品中,获得美感。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行为、性格和气质,而音色是声音个性的体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展儿童歌唱的个性,是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这要胜于对机械的技巧训练。因为儿童不同的个性,表达歌曲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不能简单的用错误或者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评判。

三、结语

在儿童声乐教学这个领域,不管是儿童还是教师,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去认识、解决和探索,不断反思在教学中的一些观念、习惯和教法。对于那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应不断的探讨和学习儿童声乐教学方面的理论,通过深入专研,顺利完成将来的教育工作,为儿童声乐学习取得好的成就,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J].才智,2010,(05).

[2]李晓燕,池玲珑.声乐教学中的示范与模仿[J].戏剧文学,2004,(03).

[3]王国峰.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J].黄河之声,2009,(16).

[4]陈雯雯,陈燕.七音语言——浅谈视唱练耳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研究,2009,(04).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少年儿童 声乐比赛 人格 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61

Children"s Growing up in the Vocal Competition

WANG Huhong

(Ji"n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Vocal performance is a very practical performing arts courses for students open aesthetic, moral education, improve music literacy, achieve promotion of personalit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Vocal Competition a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development for a wide range of vocal learning, personal training and other students play a supervisory rol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vocal competition for children growing influence to expand the analysis, by exploring and thinking, provide advice for the vocal competition unfold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ren; vocal competition; personality; music literacy

1 声乐比赛对少年儿童成长的作用及意义

(1)在声乐比赛中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声乐比赛的过程是探讨、学习、实践、进步的过程,是课堂声乐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升少年儿童的音乐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各种成功音乐人才,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都是经过各种比赛的历练,进而使他们更快的成长,进一步成才。说到底,声乐比赛与教学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提高学习的过程。在声乐比赛过程中,不仅是比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还要看对作品艺术表现的高低,是对儿童音乐素质的综合考量。因此,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参加声乐比赛,能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对后续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强化非智力性因素,提升儿童发展空间。对少年儿童声乐学习者来说,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声乐比赛,能够强化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意志、人格、情感等,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今后声乐学习打下基础;培养他们坚定的意志,是声乐学习的关键所在;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是声乐学习的核心所在;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为他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总之,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声乐比赛,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3)增强自信,提升他们的抗挫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声乐比赛,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害怕、忐忑等心理,很容易丧失信心,这对于比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声乐比赛就为他们创造了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比赛强化个人的心理抵御能力,同时面对比赛结果,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可以很坦然地接受。只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抗挫能力,才能够让他们在音乐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通过比赛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少年儿童声乐比赛中,比赛的形式大多是团体表演,相对来说个人独唱比较少。比赛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表演能力,个人因素影响比较少。这对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要求和考验,对于他们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就会在无形之中引导他们以团队为核心的观念,在比赛中摒弃个人的情感因素,与队友展开合作。因此,声乐比赛能够提升少年儿童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影响少年儿童声乐比赛的因素分析

(1)少年儿童声乐能力的高低。少年儿童的声乐能力直接影响到声乐比赛的成败,声音的标准程度、气息、音域等因素是声乐水平的直接反映,决定了学生的音乐能力。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提升他们的素质;另一方面,学生个人的天分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声乐能力,提高声乐比赛水平。

(2)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强弱。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比赛的效果,很多儿童在比赛时,会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过分看重结果。首先,少年儿童年龄小,他们的比赛经验不足,在比赛中会产生紧张、忐忑的心理;其次,由于少年儿童自我调节能力不够,面对紧张的情绪无法进行自我疏导,这不利于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总之,在比赛中出现不良心理受到孩子情绪、阅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引导。

3 少年儿童声乐比赛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为宗旨。少年儿童声乐比赛,应该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为宗旨,摒弃“为比赛而比赛”这种错误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比赛的初衷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声乐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然后进一步地改正。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

(2)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统一是少年儿童声乐比赛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这一点必须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很多时候,在声乐比赛之前,老师都会强化对学生技能方面的训练,比如发音方法等,或者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力求能够在比赛中得到好成绩。但是这样的比赛方式忽视了对艺术性的重视,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反而会让比赛过于“怪异”,缺乏艺术性的体现。对于少年儿童声乐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所以在进行声乐比赛的时候,应该遵守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3)比赛训练和人格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在进行少年儿童声乐比赛的时候,应该实现比赛训练与人格培养的相统一。比赛结果虽然重要,应该努力训练力求获得好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更应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比如与团队成员精诚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与比赛对手应该和睦相处,友好地进行交流等。总之,比赛训练和人格培养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实现比赛训练和人格培养的统一,这对于今后学生音乐能力以及个人的成长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推进声乐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4 如何促进少年儿童在声乐比赛中的成长

要想让少年儿童在声乐比赛中提升自我,应该从教学目标、比赛过程、心理层面等多个角度来对他们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声乐比赛意识,正确地认识比赛的意义和目的,帮助他们在声乐比赛中取得理想满意的效果。下面将从比赛曲目的选择、学生特长的发挥、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心理疏导等四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为实现少年儿童在声乐比赛中的成长提供思路和建议。

(1)比赛曲目的选择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范围内。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曲目的选择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取难度适中的曲目作为比赛曲目。不要过早地发展音域和音量,而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声带发育特点来合理选择,保证不影响他们以后的声乐学习和发展。另外,在声乐训练的时候,老师尽量少对学生灌输诸如“位置”、“气息”、“打开”、“共鸣”等抽象的专业术语,可以换做比较灵活、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总之,是声乐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少年儿童的心理需要出发,无论是比赛曲目的选择、难度的设置还是训练的技巧等,都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范围内实践,提升学生对声乐的兴趣,为声乐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进行少儿声乐比赛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实现精彩的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大多数的声乐比赛都是团体演出的形式,但是并不是说个人的特长就没有意义了,在比赛训练的时候反而应该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老师可以选取部分优秀的学生来领唱,领唱的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强调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声乐能力,表现出他们的个性与综合素质。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地对比赛进行策划,怎么样才能够最大化地展现学生的魅力,体现他们的水平,从而在声乐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声乐比赛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或者案例教育等,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比赛中能够自觉地将集体的利益放到首位,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协作意识;其二,学生要将团结合作的精神运用在比赛训练过程中,比如在个人意见和团队有冲突的时候,应该以团队目标为准,自觉放弃个人的坚持。在声乐演唱出现分歧的时候,个人要根据大家的演唱节奏来进行自我调整,维护团队更大的利益。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个人都要服从于团体,以团体为核心来展开比赛,只有将个人充分地融入到集体中去,才能够提升团体的凝聚力,这对于声乐比赛的成功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4)鼓励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心理疏导,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比较的心理,为了满足虚荣心,通常认为高分就能胜出。在表演中心里一直想着要好好表现,最终却适得其反。声乐表演需要的是心无杂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平常心对待学习和表演,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经验,提升心理素质,不断实现个人比赛经验和比赛技巧的提高,这对于声乐比赛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练就健康的心理,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声乐素质和人格树立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5 结语

声乐比赛对少年儿童的声乐学习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强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增强自信,提高抗挫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总之,声乐比赛的开展能够对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在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在学生力所能及范围内选择比赛曲目、充分发挥学生的特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只有充分重视其声乐比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课题项目:2014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重点课题《济南市少儿声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主持人:王沪红,项目编号:2014165

参考文献

[1] 朱丹.从成人与儿童声乐教学比较中审视我国儿童声乐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 荣美扬.少年儿童声乐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4.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嗓音训练呼吸发声自信心

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作为儿童声乐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们的嗓音训练是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儿童从年幼时开始对音乐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以后走上音乐道路和对音乐事业的付出打下一定基础。孩子们的声乐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将儿童培养成一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儿童在嗓音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儿童要求用真声,这样可以有明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真声,会导致儿童的歌唱器官受损害,给儿童以后的音乐生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和急于求成,不记后果的训练。因此,把握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儿童声音的特点

儿童特别是8~12岁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歌唱器官还没定型,声带、喉咙部位都还娇嫩、狭小,远远不如成人。所以,也造成孩子们的嗓音质地很清脆,音色异常透亮圆润;音量微弱、单薄,而且胸声少,头声多,音域不宽等特点。而且,同样是童声,在不同的年龄段,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初期童声时,声音比较单薄,气息段等特点;在中期童声时,通过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嗓音向高、低的转变;在童声晚期,由于声带、喉腔发生变化,导致童声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童声就会变得粗闷、沙哑、音量减弱等特点。儿童的嗓音在中期时,是童声歌唱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儿童基本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而且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所以,在儿童嗓音的中期时,需要教师对于儿童嗓音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划,培养儿童对于嗓音练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声晚期时,儿童的声带、喉腔等都处于转变期,这时候需要儿童参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持着艺术对儿童的熏陶,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免使声带、喉腔收到损害,所以,在童声末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护声带、喉腔。所以,在童声训练时,需要辅导员对于不同时期的童声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训练和规划,保持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的发声训练

在儿童的嗓音训练中,必须要注意儿童自身的嗓音特点,在训练中,由教师引导着儿童去寻找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同时,在儿童训练中,需要追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去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在训练中,要把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做为第一步,这是在训练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起音是儿童嗓音训练中发声的基础,所以,在训练中,主要练习软音为主。在训练中可以用讨巧的办法,断气连声,让儿童体会小腹运行带起的气息流动,感受气息运行到声带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嗓音进行基础练习,最后对前两个动作进行总结,进行断音与调音的练习,只要这两点协调统一,当掌握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做出良好的起音训练。

三、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儿童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在这个时候,儿童处在发育期,自身的声带和喉腔比较脆弱,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对于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使儿童的声带受损,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音乐之路和身心健康。儿童嗓音本身就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嗓音音域狭小,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所以拓宽音域就成了儿童嗓音训练的重要目标。儿童的嗓音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真声、假声和混声的区别,所以真确引导儿童学会混声,是拓宽音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注重培养儿童歌唱表演及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另外,注重儿童表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的理解歌曲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另外,在儿童的嗓音练习中,要把握好声音的变化,比如,音质、音色、和情感上的一些变化,所以说,对于儿童的嗓音训练时,需要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歌唱的形式合理的表达出来,更深情的投入到音乐的美妙之中,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给儿童打造出一个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嗓音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儿童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4.

[3]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技巧;歌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46-01

一、儿童音乐教学特点

(一)儿童音乐教学方法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在严格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到来自教师浓浓的爱,真正做到“严中有爱”。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哪怕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肯定,给学生建立自信,且不可用讽刺,刺激的语言与儿童交流,不可伤及儿童的自尊心,要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歌唱训练一方面要注意提高歌唱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儿童发声不可超过半个小时,中间休息一次,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克服不良的说话习惯,比如大声喊叫。这是每个儿童需要克服的,大声的喊叫气息冲击声带,力量往往较大,因此要尽量避免。教师应用简单的词汇去教导儿童,可以用手势,也可用比喻的手法去让儿童更加的容易理解,尽快定位儿童的正确方法,音域不可超过一个半八度。

(二)儿童表现力的培养

儿童的声乐启蒙老师很重要,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不同的制定方法进行训练。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进步,成长。让孩子的歌声形成完美的声乐线条和音乐表演体系,淋漓尽致的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完美的声音带给自己享受的感觉,孩子的表演也尤为重要,完美的歌声缺不了孩子的表演,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足以征服所有的观众,而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就不能更多的去考虑发声方法,主要是要进入角色,让自己沉浸在享受自己的歌声世界里。

二、儿童声乐训练方法与技巧

儿童声乐教学,首先进行气息的训练与培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正确使用气息的方法尤为重要。气息的运用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为了让孩子歌唱在高音区游刃有余,我们必须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如何教导孩子呼吸训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通过我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实践总结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呼吸训练不在困难。首先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去寻找睡觉前呼吸的感觉,这样呼吸时是人体较为放松的呼吸状态,多次体会后记住这种感觉,让孩子站起来去回味躺下呼吸的感觉,反复训练,孩子就会懂得怎样让气息在身体内流通做到气沉丹田。

对与声音天赋一般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教学呢?首先我们不因该进行的是发声练习,而是听辨练习,训练出一个好的听力才能让孩子了解音高的变化,我们可以做到跟孩子练习单音,每一个音跟钢琴一起进行,弹一个音,唱一个音,去耐心的纠正每一处错误,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不懈努力的精神,还有就是家长的配合与鼓励。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进行一段时间的单音训练,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开始进行三个音下行的训练,则为mi.re.do半音往高升(用mi, 来代替),从上行结束后,开始下行训练,根据孩子的音高不同去调整歌唱的音高位置。

说话就是歌唱的基础。咬字的训练在歌唱中是十分重要的,说话和歌唱的咬字是有一定区别的,说话不需要打开牙关节,也无需张开空腔内,以及大量的气息,而歌唱咬字则需要像打哈欠一样,打开软腭,同时打开四个腔体,“头腔”“鼻腔”“口腔”“胸腔”。教师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儿童使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

三、儿童音域扩展的方法

七岁到十二岁的儿童,音域可以得到很好的扩展,在这期间,为了保护儿童娇嫩的歌唱嗓音,并使他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唱出音域较宽而又动听的声音,就必须对儿童的歌唱发声加以训练,正确的扩展歌唱音域,对孩子日后学习音乐技巧起着关键作用。如何扩展?我认为必须和发声联系起来,老师必须慢慢的引领、伴音的移高和降低、不可硬冲,不可强化训练。儿童正确的扩展音域训练方法,在于轻柔的歌唱,不可用力过猛,为了对抗大声唱,所以把它限制到任何应有的限度内,儿童音域扩展的时候,最好从f1,开始,因为儿童声音一般在这个音域比较松弛,动听,而音越高越要像打哈欠一样的张开,下巴松弛,喉咙打开,舌根放松,舌头放平。唱高音时要特别注意气息的支持与运送,下到低音的时候,要注意胸腔的支撑,腰部的力量。声音出来的那一刻不可把他唱的过宽,只能很集中一个“点”。

四、结论

儿童声乐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在多元化的当代更是重视艺术教育从小抓起,作为艺术教学领域的儿童声乐教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导儿童唱歌,而是希望儿童能够轻松,愉悦的完成声乐教学课程,从儿童内心深处接受和喜爱音乐,喜欢歌唱,教师进行儿童声乐教学时候,教材不可单一,另要抓住儿童的心理,结合自己的儿童声乐教学经验,对儿童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更多的儿童教学教育者能够用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教学,让儿童在愉快中学习,共同提高儿童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北方文学.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声乐教学 心理状态

一、开展综合音乐教育启发活动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作为从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情感融合,科学组织协调,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把声乐艺术融入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幼师必备的技艺之一。而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教学不仅方法单一,而且教材也很落后。但是随着我们对幼儿声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幼师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也相应的增加了。学校增加了对幼师教学中声乐课的投入,大部分学校的器材也相应的更新了,师资力量也更强了。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的学习目前急需的就是一部权威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好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培养过程更科学。而近些年我国对幼师声乐发展要求的提高,相信这部好的教材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并投入使用的。有好的教材之后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了,幼儿师范院校也应该加强自己的师资队伍,多聘请一些专业技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的沿用先人遗留下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进步,而且各个时代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对应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毕竟我国开始声乐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我们国人大多情绪内敛,不太喜欢表露太多的个人情感,所以针对幼师的声乐教育尚在寻找一种好的方法。目前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过于重视技巧,不能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标准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常将对大人的要求标准放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常要求孩子开口大声唱,但是须知孩子的嗓子、声带和音域等都不同于成年人,我们不能将成年人的发音标准用在孩子身上。这些不当的举措其实都是可以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提前进行防范的,我们也应该尽量在幼师教育课程中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教育,因为一旦我们步入工作岗位中出现丁点失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结束语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声乐教育在整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地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

[2]黎国坤.谈声乐教育心理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49-01

前言:儿童声乐教学作为声乐学习的基础阶段,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奠定了基础,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声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导致我国儿童声乐教学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

一、儿童声乐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针对性不强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例如:共鸣等,儿童这个年龄阶段还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声乐学习兴趣,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开展。

(二)要求偏高

声乐演唱是一项要求较高的训练课程,尤其是一些基础性训练,教师希望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儿童,进而强化训练,增强训练难度,希望以此来推动儿童在声乐方面的进步,但是,由于儿童阶段接受能力有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才能够掌握声乐知识,导致儿童的声乐水平停滞不前,与教师的初衷相背离,没有达到教学效果。

(三)过早强调气息

气息作为声乐演唱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也会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气息对演唱的作用,但是,正是因为教师过早强调气息,导致儿童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投放到气息上,原本可以顺其自然做到的气息调整,却给儿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形成了不良习惯,阻碍了儿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对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促进儿童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认识儿童特点

儿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发声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儿童声乐演唱技能,而且在促进儿童脑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另外,正确的发声学习,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成长同样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学习声乐,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人生别重要的阶段,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其身体、神经系统等都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期是对儿童进行技能培养以及促使儿童形成良好性格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其性格以及习惯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听觉能力是学习声乐的重要条件之一,听觉能力的强弱对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发展极其重要,而儿童在十二岁之前,听觉能力一直处于发育阶段,当到了成年之后,听觉能力就会逐渐减弱,特别是高频部分的听力。实验证明,在儿童阶段,人类对高频声音十分敏感,与成年人听力水平相当,更有甚者对低频声音也同样敏感。因此,在儿童阶段对其进行声乐培养,先天条件十分优越,有利于其日后在声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二)明确教学思想

由于儿童从婴儿时期成长到儿童,时刻都在变化,尤其是身体器官一直处于发展阶段,而相对应的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就需要针对儿童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结合儿童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因材施教,以确保儿童在声乐方面能够接受良好的培训。

唱歌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爱好和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声乐教学的开展。兴趣作为引导儿童学习声乐的重点,教师要注重对儿童在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能够引导儿童自助学习声乐。学习声乐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要有针对性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作为引导儿童学习声乐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辅助教师培养儿童进行声乐学习。

学习声乐要养成正确的习惯,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儿童积极自主的练习声乐,但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儿童的行为,比如:姿势、发声等。儿童阶段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不仅是声乐习惯,对于其他方面习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声乐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对声音的个性训练,能够使其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独特审美观,而且儿童能够在舞蹈等艺术表演中寻求美感。个性作为一个人行为、气质等的具体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存在很大差别,而声乐的学习,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对其一生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个性。

(三)加强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学习声乐知识,不断扩展知识范围,进而丰富教学手段,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此外,学校也要经常组织教师进修,举办关于声乐教学的比赛,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声乐教学质量。

结论:

标签: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