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商业资讯 >

环球最新:“蛋”得毫厘方寸间 精雕细琢呈大千

发布时间: 2023-02-27 20:53:03 来源:凤凰网甘肃

文/吴永隆 图/杨艺锴

一支笔、一把刻刀、一枚枚薄而脆的蛋壳……整整六年时间,蛋雕艺术家吴义泽将爱好变为孜孜追求的事业。他舞刀于0.3毫米厚的蛋壳,上下翻飞雕刻出精妙绝伦的艺术佳品,千雕万琢幻化出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

凤凰小编向蛋雕艺术家吴义泽(左)学习蛋雕技艺 杨艺锴 摄


(资料图)

“嗡嗡嗡,嗡嗡嗡……”2月27日,一走进吴义泽的蛋雕工作室,便传来阵阵雕刻机声。只见吴义泽神情专注地坐在工作台前,右手持钻,左手扶着鸡蛋壳,不停变换角度,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之后,一幅富贵牡丹图便跃然蛋壳之上。

吴义泽是兰州微雕阮氏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他二十年如一日沉浸于微雕的世界,在那些再普通不过的橄榄核、葫芦、树叶、蛋壳上,雕刻出复杂精妙的图案、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方寸之间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吴义泽与蛋雕结缘于6年前。那是在甘肃省临夏州举办的一次艺术展上,看着一件件由小蛋壳变身而来的艺术品,吴义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更是痴迷其中,逐步开启了职业蛋雕艺术之路。

蛋雕是在飞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融雕刻与绘画于一体,以浮雕、阴雕、阳雕、镂空、镶嵌等雕刻手法,呈现山水花鸟、鱼虫走兽、人物建筑、传说故事等,近年来逐渐兴盛。

一件件精美别致、活灵活现的蛋雕作品,真实灵动地记录着吴义泽精湛的技艺和持久的热情。最能代表甘肃的地域文化符号,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在《吉祥三绝》中,兰州百年铁桥与白塔山遥相呼应,羊皮筏子激流勇进,黄河母亲微微含笑、神态安详;《丝路飞天》中,嘉峪关城楼傲然挺立,敦煌飞天翩翩起舞,丝路驼队悠然行走大漠,不禁叫人浮想联翩。

由鸸鹋蛋、鸡蛋、鹌鹑蛋、野鸡蛋四蛋融合雕刻而成的台灯,甚是惊艳。杨艺锴 摄

“一枚鸡蛋壳厚度不到0.3毫米,鸵鸟蛋不足2毫米,最薄的甲鱼蛋0.05毫米,在小小的蛋壳上雕刻成画,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吴义泽说,完成一幅蛋雕作品,要经过打磨蛋壳、作画、雕刻、镂空、上色、抛光等多道工序,往往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最怕雕刻到最后一步,蛋碎了,心血也就白费了。”吴义泽坦言,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大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对蛋壳千雕万琢的过程中,有一刀用力稍大点就会使其“粉身碎骨”,而用力太轻,又无法在蛋壳上形成层次感。这个“寸劲”,只能自己在实践中去领悟、去体会。

在创作过程中,澳大利亚鸸鹋蛋、法国鸵鸟蛋、广东狮子头鹅蛋、鸵鸟蛋、鸽子蛋等数十种蛋,激发出吴义泽丰富的创作灵感。每完成一件作品,他都会自制底座,配上灯饰和电机,让它们在灯光的照射下旋转,立体呈现蛋雕之美。看着一个个光溜溜的蛋壳经过自己的双手变成艺术品,那种喜悦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如今,吴义泽每到一个地方,便会在脑海中绘制设计图,后续反复修改,直至完成一件蛋雕作品。对此,他乐此不疲。

吴义泽(右)毫无保留地将蛋雕技艺传授给徒弟董永平 杨艺锴 摄

45岁的董永平是吴义泽的徒弟,三年来她系统学习蛋雕技艺,经历了“不断碎蛋,手指摩出水泡”的艰难学习过程,如今,十二生肖、风景人物等雕刻,她都能娴熟地完成。

“起初,看到师傅的蛋雕作品,就被深深地震撼到。”董永平说,在普通人眼里,蛋壳可能什么都做不了,但蛋雕艺术却能化寻常为神奇,让一枚枚蛋壳拥有了无限的可能。于是,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门艺术,立志学习传承蛋雕技艺。

蛋雕师在薄而脆的蛋壳上精雕细琢刻传奇 杨艺锴 摄

对蛋雕艺术深深痴迷的吴义泽和董永平,现如今将蛋雕非遗送进了兰州市多所中小学,为数以千计的学生们献上精彩纷呈的艺术精品。他们期待着,拥有更为广阔的政府支持平台,将更多的甘肃风景、丝路文化搬上蛋壳,推动蛋雕艺术广泛传承。

标签:

为您推荐

财经